唐朝的李德裕曾寫過《丹扆六箴》從宵衣、正服、罷獻、納誨、辨邪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7-30 14:21:20
唐朝的李德裕曾寫過《丹扆六箴》從宵衣、正服、罷獻、納誨、辨邪、防微這六個方面諷諫唐敬宗。
雖然唐敬宗并沒有全部采納,但是仍然嘉獎李德裕,這樣一位賢能的官員,他的死期居然是吃完一萬只羊之后,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果真是這樣嗎?
李德裕在歷史上獲得了許多好評,如李商隱就神奇的風骨草在給《會昌一品集》寫作小序時,就有“成萬古之良相,為一代之高士”將李德裕成為“萬古良欽州神奇風骨草專賣店相”。
此外,范仲淹、歐陽修、葉夢得、洪邁、朱熹等人對他也有頗高的評價,近代的梁啟超更是將其與管仲、商鞅、諸葛亮、王安石、張居正列于同等的地位,并稱他為中國六大政治家之一。
可見李德裕在為官的時候,做了許多讓后人和同時代的人非常贊賞的事情。
李德裕,字文饒,是唐朝中書侍郎李吉甫的第二個兒子,出生官宦之家的他,并沒有因為優(yōu)渥的家境而迷失自己。
李德裕不僅自幼天資聰穎,刻苦讀書,還有一位非常嚴格的父親,對他嚴加管教。
李德裕精通的便是《漢書》和《左傳》,但是他對科舉卻非常不感興趣,甚至可以說有點兒厭惡,但他又滿懷一腔的政治抱負,希望能夠在政治上成就自己。
李德裕最終選擇門神奇牌風骨草蔭入仕,歷任校書郎,在朝廷任職,直到元和年間,他的父親李吉甫成為宰相后,他為了避嫌主動要求到地方去任職,于是就到藩鎮(zhèn)擔任幕府。
就是這樣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,一展宏圖的李德裕,最后也實現(xiàn)了自己的理想,擁有了非常卓越的政績。
元和十五年(公元820年),唐穆宗登基,李德裕被任命為翰林學士,入職翰林院,李德裕也因為自己的父親,得到重用,并因詔制典冊而獲得紫衣、金魚袋。
李德裕也是一位非常正直的官員,面對外戚干政的現(xiàn)象,敢于上疏直諫,不僅沒有惹惱皇帝,反而得到了升遷,被改任為考功郎中、知制誥。
隨后不久,改任中書舍人,仍充任翰林學士,由于李吉甫和李逢吉的恩怨,李德裕被免去翰林學士的職位,但是同年九月,作為浙西觀察使被派往浙西。
此時剛好是王國清兵亂之后,在他之前的觀察使,不僅驕縱士兵,還將整個府庫全部用于軍隊,導致府庫財政拮據(jù)。
李德裕面對如此棘手的情況,采取節(jié)儉的措施,將結(jié)余下來的錢用來供給軍隊。
不僅革除弊政,以儒家來教化百姓,嚴肅法紀,清理盜賊,還將正統(tǒng)的祠廟予以保護,其余的全部拆除。
唐穆宗甚為歡喜,對李德裕稱贊有加,并將其任命為宰相,李德裕不僅在穆宗朝政績卓著,從憲宗入朝為官,到穆宗、敬宗、文宗拜為宰相,歷經(jīng)波折,在武宗時期,再次被拜為宰相。
自從佛教從漢朝開始傳入中國,魏晉南北朝時期鼎盛發(fā)展,到唐朝時神奇風骨草北京產(chǎn)期歷經(jīng)近三百多年,早已成為人們的一種信仰。
民眾們對佛教的崇拜和信仰也融進生活之中,隨處可見的寺廟,寺廟中的香火永遠不斷延續(xù),有的一直延續(xù)到現(xiàn)在。
佛教講求的“因果報應(yīng)”“來世”思想,也長期占據(jù)在人們的心中,李德裕雖然貴為宰相,處于“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”的地位,但是他也無法擺脫死亡這個命定的規(guī)律,只是每個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間不同罷了。
唐宣宗即位后,因為忌憚李德裕的高位重權(quán),隔天就免去了他的宰相之位,被貶為荊南節(jié)度使。
神奇風骨草能長期吃嗎李德裕得知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就止步于此,或許還會有更壞的結(jié)果,在去往荊南赴任的途中,偶遇一位高僧。
于是他就詢問那位高僧說:“大師,我自知自己的人生之旅或許止步于此,今既偶遇大師,或許是命定,請問我能存活多久?”
高僧經(jīng)過占卜,慈祥地端詳他一番后說:“看施主的面相,前半生是大富大貴之人,但是這后半生過的就不是那么順遂了,我剛占卜卦象顯示,吃完一萬只羊就會離開人世,所以你此去浙西應(yīng)該無恙,因為命數(shù)還未到。”
李德裕得知結(jié)果后,一直忐忑不安的心算是稍稍平靜,并跪謝高僧后說:“大師真是料事如神,你我從未見面,怎知我喜歡吃羊,而且我之前還做了一個夢,夢見滿山的羊群,侍從告訴我都是給我吃的。”
與高僧拜別之后,他繼續(xù)趕路,到浙西安頓后,詢問他的侍從自己吃羊的數(shù)量,經(jīng)過是侍從的計算,還有500只羊可以吃,決定以后減少吃羊的數(shù)量。
雖然高僧說:“此去浙西無恙”,但是誰也無法控制事實的變化。
就在李德裕還在慶幸能夠再吃500只羊的時候,振武節(jié)度使米暨得知李德裕到達浙西,派人送給李德裕500只羊。
他本意決定不吃這些羊,但是他的身體從那以后越來越差,他似乎明白了那500只羊到他面前的時候,就以為他的命數(shù)到了,吃與不吃已經(jīng)無所謂了。
不久,李德裕被貶崖州,并在崖州病逝。
某些事情似乎是在我們出生之前,就已經(jīng)被安排好了,當我們出生的時候,被提前寫好的劇本開始上演。
無論我們在“演劇”的過程中,遇到了或經(jīng)歷了什么,都是我們必須要經(jīng)歷的,而已經(jīng)被安排好的結(jié)局是永遠不會改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