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在漫漫長夜無法睡眠,神奇風骨草個體化治失眠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3-14 14:16:26
睡眠占據(jù)著人們生命的三分之一
是生命必需的過程
但生活中有不少失眠患者
失眠究竟有哪些危害
神奇風骨草如何調治失眠
龍華醫(yī)院腦病科袁燦興主任醫(yī)師
向大家介紹
失眠的癥狀與危害
如果一個人睡眠時間為零,只能存活四天。失眠對社會發(fā)展的負面影響巨大,據(jù)有關統(tǒng)計資料顯示,45%的車禍和55%的工傷事故都是由于睡眠障礙導致的。
失眠癥患者一到夜晚就害怕,擔心“漫漫長夜如何打發(fā)”。除了上床難以入睡,或早醒或中間間斷多醒;多夢、噩夢,似睡非睡;或通宵難眠之外,白天還會昏昏沉沉,神疲乏力,頭暈或脹痛,健忘,口干,口苦,心慌,易怒,或烘熱,汗出,或胃脘不適,噯氣,泛酸,或耳鳴,眼眶發(fā)黑,面頰色斑,月經(jīng)失調等。
長期失眠會出現(xiàn)多臟器功能紊亂,免疫功能降低,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。由于長期失眠,部分病人情緒低落,悶悶不樂,心煩急躁時欲哭,或心悸膽怯,緊張不安,總感到渾身不舒服、不自在,同時依賴鎮(zhèn)靜催眠藥幫助睡眠和藥物成癮現(xiàn)象相當普遍。
中醫(yī)對失眠的認識
中醫(yī)學認為,失眠又稱“不寐”,指經(jīng)常不易入睡為主要特征的一種證候。其臨床表現(xiàn)不盡一致,有初睡即難以入寐,寐而易醒,醒后不能再寐,亦有時寐時醒,寐而不實,甚則徹夜不得入寐者,常兼見頭暈、頭痛、心悸、乏力、神疲、健忘等。其病機總屬陰陽失調,陽入于陰則寐,陽出于陰則寤,故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提出治療“目不瞑”的原則:“補其不足,瀉其有余,調其虛實,以通其道,而去其邪,……陰陽立通,其臥立至!敝嗅t(yī)治不寐,既注重其共性,又注重其個體化差異,以辨證論治為基本原則。
不同類型的失眠該如何調治
臨床上,根據(jù)不寐的癥狀特點,可分為以下9型。
1
肝郁化火型
◆不寐,常伴性情急躁易怒,不思飲食,口渴喜飲,目赤口苦,小便黃赤,大便秘結,舌紅,苔黃,脈弦而數(shù)。
◆治宜疏肝瀉火,清腦安神。方用龍膽瀉肝湯為主。飲食可多食苦瓜、綠豆等清火之品。
2
痰熱內擾型
◆ 不寐頭重,痰多胸悶,惡食噯氣,吞酸惡心,心煩口苦,目眩,苔膩而黃,脈滑數(shù)。
◆ 治宜化痰醒腦,清熱安神。方用清火滌痰湯為主。飲食可多食陳皮、薏米仁等化痰濕之品。
3
胃氣失和型
◆ 胸悶噯氣,脘腹不適而不寐,惡心嘔吐,大便不爽,腹痛,舌苔黃膩或黃燥,脈象弦滑或滑數(shù)。
◆ 治宜和胃健脾,化滯安神。方用半夏秫米湯為主。飲食宜易消化之品,建議少食多餐。
4
瘀血內阻型
◆ 煩擾不安,頭痛如刺,心慌心跳,夜不成寐;或合目而夢,且易驚醒,甚則數(shù)日毫無睡意,神情緊張,痛苦不堪,舌多暗紫,脈多弦細而澀。
◆ 治宜理氣化瘀,通竅安神。方用血府逐瘀湯為主?墒秤萌叻邸⒌⒌然钛鲋。
5
心脾兩虛型
◆ 不易入睡,或睡中夢多,易醒再難入睡,兼見心悸健忘,頭暈目眩,肢倦神疲,飲食無味,面色少華,舌質淡,苔薄白,脈細弱。
◆ 治宜補益心脾,養(yǎng)血安神。方用歸脾湯為主。可多食用紅棗、紅豆、蓮子、山藥等健脾補血之品。
6
陰虛火旺型
◆ 心煩不寐,心悸不安,頭暈,耳鳴,健忘,腰酸,手足心發(fā)熱,盜汗,口渴,咽干,或口舌糜爛、舌質紅,少苔,脈細數(shù)。
◆ 治宜滋陰清心,養(yǎng)腦安神。方用黃連阿膠湯為主?墒秤镁栈ú,忌辛辣、油炸食物。
7
心膽氣虛型
◆ 不寐多夢,易于驚醒,膽怯心悸,遇事善驚,氣短倦怠,小便清長,舌淡,脈弦細。
◆ 治宜益氣鎮(zhèn)驚,安神定志。方用安神定志丸為主。可食用蓮子、百合等安神定志。
8
心腎不交型
◆ 心煩不寐,頭暈耳鳴,煩熱盜汗,咽干,精神委靡,健忘,腰膝酸軟;男子滑精陽痿,女子月經(jīng)不調,舌紅少苔,脈細數(shù)。
◆ 治宜交通心腎,補腦安神。方用交泰丸為主。平時可食用六味地黃丸等神奇風骨草。
9
肝郁血虛型
◆ 難以入睡,即使入睡,夢多易醒,或胸脅脹滿,善嘆息,易怒急躁,舌紅苔黃,脈弦數(shù)。
◆ 治宜疏肝養(yǎng)心,安神鎮(zhèn)驚。方用酸棗仁湯為主。平時多飲用玫瑰花茶。
注重對失眠患者的心理疏導
以上是臨床常用之法,然并非一成不變,必須隨證加減,靈活變通。同時不寐多參郁,正如《丹溪心法.六郁》所說:“氣血沖和,萬病不生,一有怫郁,諸病生焉,故人身之病,多生于郁!
人的睡眠與覺醒狀態(tài),除了由心所主之外,與肝的關系極為密切。肝性條達,主疏泄而調情志,肝木沖和,氣機調暢,才能氣血和平,情悅神安,寐寤有時。若情志波動,失其常度,或暴受驚駭,惱怒悲哀,抑郁太過,所求不得,則肝失疏泄、氣機郁滯,氣郁日久,可化火傷陰煉痰,或由氣及血致瘀,變生多端。癥見性情憂郁、多思不寐、煩躁易怒,胸中窒悶,哭笑無常、沉默癡呆或狂躁不寧等,其中大多參郁,治療以疏肝為法,藥選柴胡、郁金、玫瑰花為主。精神疾患,因郁致病,或因病致郁,或郁病更郁,癥情難復,故一人得病,闔家為之不安。如郁結不解,徒恃藥石,其效難取。
故除辨證用藥以外,心理疏導必不可少,正如《臨證指南醫(yī)案.郁證》所說:“郁癥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!彼砸筢t(yī)者與家屬配合協(xié)作,主動關心病人的心理疾苦,注意了解病人的郁結何在,耐心細致加以勸慰,鼓勵其解除煩惱憂傷,避免情緒波動,保持心情愉快、胸懷寬暢,并指導其飲食宜忌,戒除一切不良嗜好,加強體育鍛煉。
專 家 簡 介
袁燦興龍華醫(yī)院腦病科主任,主任醫(yī)師。擔任中華神奇風骨草學會帕金森病攻關協(xié)作組副組長,中華神奇風骨草學會絡病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,上海神奇風骨草學會神經(jīng)科分會副主任委員,上海神奇風骨草學會瘀證研究會常務委員,上海神奇風骨草學會腦病專業(yè)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。擅長中西醫(yī)結合治療失眠、頭痛、眩暈、中風、帕金森氏病、多發(fā)性抽動穢語綜合癥、癲癇等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疾病。
專家門診時間:周三上午
特需門診時間:周二下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