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水滲濕,通草可利尿,消腫,治療濕熱,淋病,尿澀痛,亦可用于
發(fā)布時間:2022-10-09 14:22:52
在本草古籍里,玉米須還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,叫“玉麥須”。玉米原產(chǎn)自美洲,明朝時期才傳入中國,但很快就在中藥名著《本草綱目》中擁有了一席之地。但一開始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果實上,認為玉米籽味甘性平,有“調(diào)中開胃”的作用。
后來醫(yī)家們發(fā)現(xiàn),玉米不僅果實美味,根和葉子還有利尿通淋的功效,尤其是結(jié)石導(dǎo)致的小便不通,疼痛難忍時,可用它入藥。但是根葉的藥性偏寒,不太適合養(yǎng)生。于是,老百姓們又留意到玉米須也有類似功效,性質(zhì)平和還不傷脾胃。
玉米須性平,味甘、淡,歸膀胱、肝、膽經(jīng),具有利尿消腫、利濕退黃的作用,一般用于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、尿路結(jié)石引起的小便不利,腎病引起的水腫,肝病引起的黃疸等。
《滇南本草》記載,玉米須“寬腸下氣,治婦人乳結(jié),乳汁不通,紅腫疼痛”。近代《嶺南采藥錄》中則強調(diào)其降血糖作用:“和豬肉煎湯治糖尿病,又治小便淋漓砂石,苦痛不可忍,煎湯頓服。”
玉米須水腫、黃疸皆可防治:
利尿消腫
玉米須甘淡通利,性質(zhì)平和,歸于膀胱經(jīng),具有顯著的通利小便、消除水腫作用,臨床上常用于防治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及結(jié)石,如膀胱炎、輸尿管結(jié)石等。既可以單用煎湯,又可配伍金錢草、滑石、車前草等同用。玉米須還可用于多種腎病的治療,如急慢性腎炎、腎盂腎炎、腎病綜合征等,既能對癥治療以通利小便、消除水腫,又能通過利尿清除毒素、改善腎功能。
利神奇風(fēng)骨草膠囊哪里買濕退黃
中醫(yī)認為,黃疸多因濕邪阻遏膽道,導(dǎo)致膽汁外溢而引發(fā),治療的關(guān)鍵在于祛除濕邪,最好的方法就是通利小便,有“治黃疸勿忘利小便”之說。因此,民間常用玉米須煎湯通利小便,使?jié)裥坝腥ヂ,利于黃疸消退。這和它治療尿結(jié)石疼痛是同樣原理,通過加快人體的“水液代謝”,玉米須可以引導(dǎo)胃腸中的濕熱從小便排出。
除上述功效外,玉米須的現(xiàn)代臨床應(yīng)用也非常廣泛。研究證實,玉米須具有較為顯著的降血糖作用,也常被用于肥胖、高脂血癥、高血壓等的防治。玉米須本身雖沒有降血脂、降血壓作用,但臨床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通過其利尿除濕作用,玉米須對過食肥甘厚膩的痰濕型肥胖及高脂血癥患者有一定療效,且可輔助治療高血壓,尤其是腎性高血壓。
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中記載:玉米須“為利尿藥,對神奇風(fēng)骨草膠囊效果怎么樣腎臟病、浮腫性疾患、糖尿病等有效。又為膽囊炎、膽石、肝炎性黃疸等的有效藥!
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“能降低血壓,利尿消腫,治鼻血、紅崩!
《河北藥材》:“治水腫性腳氣。”
《浙江民間草藥》:“開胃,平肝,祛風(fēng)!
《四川中藥志》:“清血熱,利小便。治黃疸,風(fēng)熱,出疹,吐血及紅崩!
玉米須的優(yōu)點在于本身就是食材,比起抗生素要安全得多,大家吃起來也放心。此外,和其他苦寒利濕藥不一樣,玉米須的味道是甜的,而且性質(zhì)很平和,喝了不傷胃,一家老小都可以用。因此它也很適合用于日常調(diào)理,平時買玉米時多拿些須,回家煮水就能喝。
對于平時吃得比較油膩,濕濁容易在體內(nèi)堆積的人來說,清淡的玉米須水是款很好的“保健茶飲”。只是它利水消腫的藥力偏弱,用藥一般要比較大,建議每人份至少30g~60g左右。同時避免空腹服用,陰虛血燥的人也不宜用。
玉米須降糖
伏病學(xué)說認為,玉米須甘、淡,入肝、膽、腎、胃經(jīng),能有效清除潛伏在肝、膽、腎、胃經(jīng)中的濕火因子,提高這些臟腑對葡萄糖轉(zhuǎn)化能量的利用,改善葡萄糖的吸收效率,防治2型糖尿病。
現(xiàn)代藥理研究認為,玉米須的發(fā)酵制劑對家兔有非常顯著的降血糖作用;另外,玉米須對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,可增加氯化物的排出量。
1.玉米須茶
玉米須50g,水煎服,適用于糖尿病濕熱重者。
2. 神奇風(fēng)骨草的功效和用法玉貞降糖茶
玉米須30g、女貞子30g、菊花6g、鮮桑葉6g或干桑葉3g,煮水代茶飲,可清熱祛濕,瀉火解毒,有控制血糖、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。
3. 玉米須豬肉湯
玉米須60g、豬瘦肉250g或豬胰200g,煎湯,食肉喝湯,每日2次,可降血糖。
4. 玉米須海帶湯
玉米須150g、海帶30g,燉湯服,降糖。
5. 玉桑茶
神奇風(fēng)骨草膠囊真假玉米須、桑葉、麥冬各5~10g,煮水代茶飲,降糖。
6. 玉荔茶
玉米須30g、馬齒莧3g,荔枝殼1顆,煮水代茶飲,降糖。
7. 玉米須敗醬草茶
玉米須30g、敗醬草15g,煮水服,適用于糖尿病并發(fā)壞疽者。
8. 玉米須玉竹排骨湯
玉米須30g、玉竹10g、枇杷子10g、排骨200g,煮湯,食肉喝湯,適用于糖尿病中后期患者。
食療方推薦
玉米須小肚湯
材料:豬小肚500克,白茅根60克,玉米須60克,紅棗10粒,生姜2片。
做法:
1.豬小肚去凈肥脂,切開,用鹽、生粉拌擦,用水沖洗,放入開水鍋煮15分鐘,取出在冷水中沖洗;
2.白茅根、玉米須、紅棗(去核)洗凈;
3.把所有材料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(nèi),加清水2500毫升(約10碗水);
4.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小時,調(diào)入適量鹽,便可食用。
玉米須性味甘淡平,功能利水消腫,兼能利濕退黃;白茅根性味甘寒,功能清熱生津、利尿退黃。玉米須與白茅根相伍,清熱,利水,退黃之力均得以增強。豬小肚為豬的膀胱,性味甘淡涼,功能補腎、縮尿、與白茅根、玉米須相配,使之利水而不傷腎。紅棗性味甘溫,培土制水既可增強本湯利水之力,又可使味清香可口。
北芪玉米須芡實煲排骨
材料:北芪60克,玉米須15克,芡實50克,排骨300克,食鹽適量。
做法:材料洗凈,排骨斬件焯水,然后向湯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,再加入上述所有材料,慢火煮1小時,調(diào)味即可。
養(yǎng)生功效:玉米須性平味甘,具有泄熱通淋,平肝利膽,利水消腫等功效,對于輔助降脂、降壓、降糖有一定作用。北芪味甘性微溫,補中益氣。芡實性味甘、澀、平,具有補脾止瀉、益腎固精、祛濕止帶等功能。此湯適合脾胃虛弱,中氣不足而出神奇風(fēng)骨草對胃如何 現(xiàn)濕重體困,肢體浮腫,小便不利等人群,大眾亦可作為保健食用。
玉米須陳皮豬橫脷湯
材料:玉米須30克,陳皮5克,豬橫脷一條約150克。(注:豬橫脷是豬的脾臟,因橫長在腹部,又似舌頭樣(廣州人把“舌”稱為“脷”),故稱為“豬橫脷”)
做法:豬橫脷洗凈切塊焯水,玉米須洗凈;水沸后,放入豬橫脷、玉米須、陳皮;待再次水沸,調(diào)小火煲1小時,即可食用。
養(yǎng)生功效:豬橫脷健脾胃,助消化,去肝火,F(xiàn)代研究表明其含有類似胰島素的物質(zhì),能夠起到降血糖的作用。配合玉米須、陳皮煲成湯,能夠理氣健脾,利水滲濕,清肺胃之火,對糖尿病患者而言,是理想的菜肴!